close

Chapter2 自慢的成長學習 內容摘錄

13. 學習,Any time, any where
        人的成功,不在於能力很強,而在於能力是否能不斷提升改變,學習是每一個人改變的動力。大多數人的學習是制式的、是正式的、是有形的。但有一種學習,可以讓人永遠成長、毫無止境,那是Any time, any where的學習...
        學習型人生,每一個人可以透過開放的胸襟,不斷的自我改造、自我學習,而其中的關鍵又在於Any time, any where─無所不在的學習。凡走過必有學習、凡接觸必有長進、凡看過必多懂一些、凡遇到必追根究底、凡高手必不放過,窮追猛打,追問到底。
        這其中最需要克服的不正確觀念就是:這與我無關,幹麻學?這麼專業,我一定弄不懂!下一次有空在學吧!這都是凡人的想法。正確的態度是:雖然現在無關,但以後可能有用,而現在反正沒事,不妨隨手了解。而且不論多難、多專業,我現在能學多少算多少,絕不等到明天,不放棄現在的學習。

14. 貴人出現,小人走開
        我不能說辦公室中完全沒有小人,就算有,數量一定很少;但職場中卻充滿了對手,每個人都想求表現,但因績效評比,讓所有的同事都變成對手,而如果我們不能平心靜氣的看待職場競爭,而將對手妖魔化,那麼所有的人都變成「小人」了。
        把對手妖魔化為小人,還有一個嚴重的後遺症:無法向敵人學習,敵人能打敗你,必有所長,師敵長技以制敵,這是下次見面反敗為勝的關鍵。但對手如果是「小人」,是邪門歪道,我就沒什麼好學的......。

15. 一點聰明一點癡
        社會上「癡」人少有,大多是聰明人(或者其實是自以為聰明),聰明人就是精於算計,心思複雜,以至於小算盤每天打、時時打,稍有困難就不做,稍遇挫折就放棄,立即無利就回頭;長遠大計無心思,結果是小成可也,大事難成。
        不論你是聰明人還是癡人,常常替自己留一點「癡心」,刻意去做一些看起來笨的事,凡事想長一些、想遠一些。利益不要計算那麼精準,刻意找一些辛苦、困難的事來做;刻意找一些需要冒險進取的事來做。然後發揮你的決心,考驗你的能力,激發你的堅持,磨練你的執著,成就你的耐性。讓成果滴滿你的汗水、淚水,這是另一種試煉。
        小聰明(street wise)與大智慧的差別。聰明人選容易做的事,大智慧選難做的事,難的事少人做,競爭者少。有時候還需要有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的耐性,沒有耐性,等不到春暖花開,能等、能忍,通常是癡人與癡心。

16. 對不在方法,對在人
        面對自己有關的事,正確的檢討或思考模式,應該是「一切都是我的錯」,先假設自己有錯,強行找出自己的錯,經過這樣嚴苛的自我檢視之後,如果自己有錯,你應該會很快找到,也可以進行改進。當然也可能自己沒錯,而經過不斷反芻自省之後,你更有信心去檢討外部的人或事。
        如果要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,關鍵不再學習方法,而在學習「人」,學習成功者的態度、思維、特質、風度、器量,這些才是成功的核心,也是方法背後的潛在要素。不要陷入一般人只會學習方法,本末倒置的狀況下,以致於複製、學習都不易成功,但卻遠永在追求方法的更新,卻忘記一切要從自我檢視、探索開始。 

17. 策略與執行力
        策略是什麼?就是在正確的時間選對的事做,做對的事(Do right things);執行力是什麼?就是全力以赴,把事情做對,做好(Do things right)。

18. 第一時間,勇敢面對
        如何能成為一個不逃避問題,勇於面對危機的非常人呢?我的方法很簡單,把最多的時間和經歷,分配給那些你心裡不喜歡做的事情!
        逃避問題,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忽視它,或者認為它根本沒問題,所有的人都會這樣:但內心的直覺,會讓你不喜歡有問題、有困難、有危機的工作。

19. 自殺以求生存
        把自己放在一個回不了頭的情境,做了過河卒子,只有勇往向前,這就是自殺,進而才能重生。

20. 工作不當在野黨

21. 承認自己是壞人
        知道自己可能是「壞人」,會有「壞心眼」,會「做壞事」,因為我不可能是完美的人,我只是一個會犯錯的平凡人,因此我對外界的評價,有更坦然的態度,我連分辨事實與否都免了。我根本假設我自己就是「壞人」,別人對我的負面評價,就是事實,因此我現在唯一該想、該做的就是如何去改善、如何去改變。

22. 好做的事與把事做好
        尋找好做的事,是聰明人的思考,是用巧,是走捷徑。選一件事,把事情做透、做好,是笨人的事,是癡人的思考,有的事傻勁,有的是執著。
        好做的路,熙來攘往,人聲鼎沸,大家都擠在一起,就算有好做的事,也早有人捷足先登,八字不夠好、不夠硬的人事輪不到的。而就算你有機會遇到,沒一會兒,跟進的人也人滿為患,一旦大家都跳進去做,好做的事也變成難做了。
        「做好」的路,參與者較少,因為笨人不多。但是因為是做好,要靠苦力、靠耐力、靠死力,而一旦作好,別人就算聞香而來,跟進學步,也並不容易,這是管理學上所謂的「進入障礙」,也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。

23. 追根究柢的專業精神
        「達人」並非天生,他也是經過長期學習、磨練、研究而來,學習與磨練是承襲前人的經驗,而研究則是發揚光大,創造新的競爭優勢。每一個達人都有獨門的絕技,有的可公開、有的不傳外人,但都是透過長期的探索、研究,在不斷的「追根究柢」之後,而形成專業,變成專家。

24. 少用判斷,多用計算:如何找到答案
        判斷與計算有何差別?判斷是直覺的、判斷是使用資訊少的、判斷是問結果、判斷是一番兩瞪眼的、判斷往往是現象與經驗的立即反射、反應。
        可是計算不同,計算需要有豐富的訊息與情報做基礎,然後進行複雜的未來推演,然後分別就每一種可能仔細計算利弊得失,讓決策者在複雜的情境中,能夠得到可資判斷的基礎。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mindlocker 的頭像
mindlocker

Chasing My Life & My Dream

mindloc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